评鉴丨杨实:中国传统鉴定方法——眼学

日期: 栏目:欧洲初盘买球网站 浏览:19 评论:0

  文/杨实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眼学鉴定是解开古代艺术品真伪优劣之谜的最匹配的钥匙。由于科学仪器鉴定的局限性,它不能解读艺术品载体中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识别不了载体中那些文化、艺术、审美、地方民俗等等的各种丰富的信息。仪器所不能测试的这些信息,正是验证古代艺术品真伪优劣的主要依据,因此要摆正眼学鉴定与科学检测的主次关系,科技检测永远是眼学鉴定的辅助手段。

  一、眼学鉴定属于标准形象学,什么是标准形象?

  所有的人与物及历代产生的艺术品,自它们生成以后,都确立了各自的、固有的、区别于其它物体的标准形象,以标准形象为基准,来区别鉴定物体形象的差异,这种用找形象差异辨真伪的做法,就是眼学鉴定。

  眼学鉴定就是用真品的标准形象去衡量被鉴定物品的形象,符合标准形象者为真品,反之,是赝品。鉴定真伪就是寻找形象差异的学问。能观察发现这种差异的鉴定者靠的是头脑中要有一个真品标准形象的的资料库,还要熟记这些标准形象,运用这种标准形象进行鉴定,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完成鉴定工作,做出正确的结论。

  二、鉴定专家头脑中的标准形象资料库是通过怎样的方法与途径建立起来的?

  真与伪是对立的统一体,真的存在是以假的存在为前提,把真伪放在一起才相互识别,相互定位。

  在真伪的分辨识别过程中,有对比才有区分,有区分才有真伪定位的结论,有正确的定位才能有准确的分辨能力,这个区分对比过程既是记忆储存过程,也是训练分辨真伪能力的过程。

  世间存在着大量的真品与赝品,真品与赝品的形象同时反映在人们的大脑中,只有准确区分真伪后的记忆才是有效记忆,用有效记忆建立的标准形象资料库,才能储存有效鉴定资料。杂乱无章的记忆汇集起来的资料库,是无用的废品库。

  社会上那些伪专家与鉴定庸医,产生谬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建成这样一个精准的、有效的标准形象资料库。

  三、标准形象资料库的容量应该有多大?有哪些具体要求?

  原则上是求质不求量,求精不求全,这样建立的资料库才能有实际应用价值。

  中国古陶瓷大约有八千年的烧造历史,在这八千多年里,各个时代、各个地方、各个窑厂都在烧造,品种之多数以万计,这些都要熟记在头脑当中,当见到每一物品时都能区分它的烧造年代,是什么窑口的,产地在何处,叫出它的门类及名称来,能做到这样全面的专家寥寥无几,只有少数有突出才能者才能做到这样的全面和高度。

  为求精,求实用,可做某门类阶段性的专家,如:做陶器专家,或做瓷器专家,瓷器中可分高古瓷或是明清瓷专家,高古瓷中还可分研究北方窑口或南方窑口的专家,也可以只研究一个窑口,把它学精学透。把阶段性的知识学好,牢记它们的标准形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字画的学习研究当中,也可分段来学,做阶段性的鉴定专家,如:分为古代书画、近代书画、现代书画,甚至也可以只研究一位大师的作品,把阶段性的知识学好也属不易,切不可样样通,样样松,做无用的“全球通”专家,如能精熟一个阶段的学问,也能做出突出成绩。

  四、在什么样的学习实践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眼学鉴定专家?

  眼学是用肉眼观察分辨真伪练出来的学问,在单一的学院学习环境中,没有练习眼力的机会与条件。能成为一名鉴定专家,必须长期生活在既能见到真品同时又能见到赝品的环境中,并在真品与赝品的对比分辨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常此已久的不断积累,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鉴定专家。从古至今,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专家,都是出自古玩收藏界、古玩商界,通过实践锻炼出来的精英人士。

  要识别某些专家是否有真才实学,首先要看他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经历,看他的经历是否具备培养成专家的条件,还要从社会上众多人的口中了解他的口碑,了解他们做出的鉴定结论是正确的,还是频频做出错误的结论,把真伪标准越搅越乱。

  在聘用专家、求助专家时,对下列环境产生的专家,要认真考察,甚至可以给他们打问号了。

  1. 只能见到真品的文博单位的研究人员,缺乏真伪对比的实践的人士;

  2. 封闭在学院环境内专门研究文物理论,实物见得少的学者;

  3. 常年在旧货市场地摊上看赝品,买赝品的常客,头脑中缺乏真品形象的人;

  4. 社会上有一群叫“国宝帮”的收藏者,以赝品形象作为真品标准形象的人;

  5. 能编写几本古陶瓷工艺书籍的编辑,或研究古陶瓷发展史及研究古陶瓷文化的学者;

  6. 文博单位诸多部门的专家都不能与鉴定专家混同,其中的类项理论家、馆藏学家、修复专家、行政领导都不能等同鉴定专家,要严格区分各门类专家的职能特长,分工要严格,理论家与鉴定专家要严格区分,专家之间不能简单等同,不存在万能专家。

  环境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不同实践培养不同人才,如:军事学院只能培养军事理论家,在战场上与狡猾的敌人长期战斗中,才能培养出长胜将军;射击运动场上只能培养射击运动员,而战场上只有与杀人的、拿枪的敌人对持射击,才能培养出杀敌的神枪手;掩体里的军事观察员不经战场的锻炼,永远成不了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好将士。

  这就是实践出真知,环境造就人才的规律,所以说要依靠专家帮助,首先要学会鉴定这些鉴定专家。

  五、鉴定与鉴赏是不可分割的综合学问

  鉴定是对鉴定物的物质形态进行观察分析,而鉴赏则是对被鉴定物所显示的艺术意境及艺术风格做欣赏评论。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做出更准确的结论。如果只注重于对物品的形态观察鉴定,忽略对它艺术性的鉴赏与分析,这属于鉴定中的熟练工种;而只注重艺术品的艺术神态,不仔细观察它的形态差异及微弱变化,这只能成为审美专家,而成不了判断真伪的专家。只有这两者紧密的配合,才能成为完整的、完美的鉴定专家。

  ◆什么是对形态的鉴定?

  形态是物质经过加工塑造出来的形状、形体。如:形态中表现出的各种特征,有长短、粗细、凸凹、圆尖、薄厚、曲直、宽窄、高低等等,对它们的观察与分析属于鉴定。

  ◆什么是对神态的鉴赏?

  神态是一种精神内涵,是一种意境,神态中的各种表现有:秀美、古拙、粗犷、朴实、淡雅、华丽、端庄、厚重等等,对它们的观察与评论属于鉴赏。

  形与神两者,如同灵魂与肉体一样不可分割,是形神合一的关系。只有通过形态才能表现神态,观察形态才能看出神态,神态依附在形态之中,只有良好的形态才能显现出美妙的神态与意境,两者如此地密不可分。因此,鉴定与鉴赏是不可分割的综合学问,这就要求鉴定家必须是一位高水平的鉴赏家,才能胜任鉴定专家这一职务。

  六、眼学是最有效最科学的鉴定方法,是解读精神产品内容的最佳钥匙。

  以古陶瓷为例,它们仅用三种基本物质:瓷土、釉料、彩料经过工匠加工把物质材料转换成精神产品,制作出体现精神境界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作为精神产品,只有用精神产品的标准来衡量它的优劣,才能判断它的真伪,这才是最科学的鉴定方法。

  任何一件古代艺术品,如果离开它的艺术灵魂,它只是一堆无生命的物质材料,而科学仪器只能测试物质这一部分,所得的测试数据仅能做佐证,而那些附着在物质上的文化信息,只有眼学才能解读,这一部分正是艺术品真伪的主要依据。

  精神产品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它的艺术性,要用眼学观察它的各种艺术表现,如:它的精神境界如何、是否有神韵、是否有文化内涵、造型是否准确、形态是否逼真、神态是否生动等等。上述标准都是区分真伪的尺度与依据,所以说精神产品用精神产品的标准衡量才是最科学最恰当的方法。

  七、弄清眼学鉴定与仪器测试的主次关系,不可迷信仪器。

  仪器所有的测试数据,都是经过眼学识别出的真品中提取的,仪器是眼学的延续。当仪器测试与眼学鉴定出现鉴定结论不一致时,没有另一部仪器能判断这个是非,还要回到眼学上来判断解决。

  眼学鉴定与科学测试各有侧重,各有所长,这是由它们的科学属性所决定的。人体感官所能感受到的东西,科学仪器都不擅长测试,如:仪器代替不了视觉的审美;代替不了听觉的赏音;代替不了嗅觉的闻香;代替不了味觉的品味,这些仪器测试不了的范畴,正是人体感官所擅长分辨的,而仪器所能测试到物质中某些微量元素、某种射线、是人的肉眼见不到的。肉眼所能看到的部分,正是艺术品本质的东西,因此,要分清两者主次关系,科学的恰当的结合,才能做出准确的结论。

  在当前诸多科学测试方法中,唯热释光测试准确度较高,特别是对古陶瓷的测试。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与不足,目前热释光测试技术需打胎取样,是有损伤的鉴定方法,给古陶瓷造成永久性的损伤,留下不能弥补的遗憾。在鉴定方法上应提倡中国中医正骨的治疗理念,在无创伤可治愈的情况下,绝不做有创伤的治疗,眼学能解决的问题,觉不做有损鉴定。

  另外,鉴于热释光测试的性能,在测试中有误差,它只能断新老,不能准确断代,更测试不了艺术品的艺术特征表现。它作为一种鉴定手段可以借用,但要提醒注意的是热释光测试易受到两种干扰:一种是执行者技术不过关做出错误结论;另一种是执行者品性不端,窜改测试结论,使人上当受骗。

  八、在没有学会鉴定之前,先要学会如何鉴定鉴定专家,这是成败的关键。

  社会上伪专家的泛滥,给文物市场、文物收藏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整顿专家队伍的任务迫在眉睫。在这点上只靠文物主管部门的管理和行政命令的限制还不够,还要从收藏爱好者与投资者自身做起,在学术上与收藏理念上弄清鉴定专家的职业性质与定位,弄清鉴定专家的培养过程与成长经历,能区分出哪些是名副其实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哪些是庸医专家与缺德的专家,当需要时,能聘请到真正的专家,得到他们的帮助,这样才能使收藏与投资取得成功,这是成败的关键。本文的意图与目的就是要说明此问题,如有不妥之处,请诸位批评指正。

评鉴丨杨实:中国传统鉴定方法——眼学

评鉴丨杨实:中国传统鉴定方法——眼学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